首頁 > 新聞報導> 2018年> 不必種 FMNR讓2.4億棵樹長出來
不必種 FMNR讓2.4億棵樹長出來
【本報綜合報導】在聯合國氣候會議吵吵嚷嚷之際,一位澳洲農學家安安靜靜展開他的造林計畫。
《衛報》報導,在西非一待逾三十年的芮納多(Tony Rinaudo)利用「農民管理天然資源再生」(FMNR)技術,讓二點四億棵樹長出來,超過六百萬公頃的荒地得以再生。但這項大成就差一點就成海市蜃樓。
芮納多因為自己的基督教信仰,以及想讓世界變得不一樣的強烈渴望,於一九八一年搬到尼日,這是全球最貧窮的國家之一。但在旱災頻仍之處辛勤植樹兩年後,他感到絕望。
他回憶說:「我負責一項造林專案,慘敗的原因並非是我特別笨,而是西非經常上演的故事。我記得那種沮喪:東南西北一片荒蕪,我很清楚車上載的樹苗種下後,百分之八十、九十都會死。 」
但如今,他會仔細檢視散布於荒地、唯一長得出來的低矮灌木叢。這些其實是被劈砍過的樹,若修剪適當,就有茁壯生長的機會。
芮納多說:「在那一刻,一切都變了。我們不必種樹,不再是籌款數百萬美元或有多少時間的問題,你需要的東西全在土裡。」
被砍過的樹樁,地下根系仍活著—被芮納多形容為「地下森林」──只需加以修剪使其繼續生長。他表示:「大自然會自我修復,只要你停止破壞。」
芮納多說,這套FMNR技術,簡單到令人汗顏,但涉及到要推翻已被認可的智慧,同時面臨把部分土地還給大自然的阻力。他說,「這裡的人每年都瀕臨挨餓,還覺得每寸土地都該拿來種糧食作物。但他這個呆頭鵝,卻告訴大家,應該犧牲部分農地來種樹。」
芮納多先說服十名農夫參與他的造林計畫。乾旱帶來轉機,讓更多不情願的農夫加入,當他們發現,初期收成並不比過去差,而且明顯愈變愈好,這項方案的推廣開始一日千里。
芮納多因為此一貢獻,獲頒二○一八年Right Livelihood Award獎,該獎項被廣泛稱為「替代諾貝爾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