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大觀服務> 讀出希望中心> 相關報導> 2021-12-13 雙素養閱讀腦 看報也能增功力

雙素養閱讀腦 看報也能增功力

2021-12-13 04:51 聯合報 / 林彥佑/閱讀推動教師(高雄市)
 

昨天攤開聯合報,筆者欣見有報刊媒體關注到閱讀教育的問題,這是每一位師生的責任,也是在一個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中,需被人人關注的焦點。

 

如果沒有特別提起,大概少有人知道十二月十二日是「明日閱讀日」,其所包括的意涵之一,便是讓閱讀成為明日的希望、日後生命的滋養與奠基。這十年來,我們發現在閱讀方面的師資、設備、經費、資源等已陸續到位,然而,閱讀教育問題依舊存在著,筆者亦想就長期推動閱讀的經驗,提出自我的觀察。

 

首先,閱讀課是否如主學科一般,確實有效落實、不被借課,且授課者具備閱讀教學專長?除了教學層面的探討之外,我們對於閱讀理解、閱讀素養又或更早之前單純的「閱讀」一詞,是否能有效區辨其內涵,並透過新課綱的力量傳遞給親師生?學生或家長最關心的莫過於考試、成績、升學,倘使學生沒有閱讀習慣,是否會影響到升學?倘若不影響,在學校推動閱讀上,是否會產生困境,且師長是否具備了親子共讀的素養?

 

十二月底即將登場的教育界盛事—全國語文競賽,何不將閱讀做為競賽項目,以利縣市、學校推動閱讀教育?又或年年舉辦的閱讀推手、閱讀磐石獎,其究竟是表面效度為重,又或實質內涵取勝?筆者這幾年來有幸擔任閱讀教育的相關委員,耕耘於閱讀的領域,而所提之觀察未必有答案,但卻值得有心致力於閱讀教育者思考。

 

深知閱讀行為學的人都知道,十歲是「學習閱讀」與「閱讀學習」的轉捩點。前者係指學習閱讀的各種策略,後者指的是透過閱讀行為學習到更多知識,乃至延伸到自主學習的層次。筆者也在走訪許多學校時,發現這樣的學習機會並沒有普遍落實在校園中;特別是隨著線上學習的興起,我們嘗試推動「雙素養閱讀腦」—這是由兒童發展及閱讀教養學者瑪莉安沃夫所提倡的;而這樣的觀念,是否可以讓更多閱讀教育的引領者熟知,亦是閱讀推動成敗的關鍵。

 

日前筆者發現,許多學校都有「社區圖書館」,但不知是否因為疫情,又或資源尚未到位,所以社區人士尚無法到館借閱,甚為可惜。而目前無論是學校、社區、縣市圖書館,採購書目的速度,仍欠缺時效性;亦即,所謂的「新書」,往往經過一、二年的行政程序後才會亮相,俟上架時,往往已變「舊書」了。

 

筆者也發現,閱讀不該只是閱讀「書本」,而是可推展到閱讀「報紙」,因為時代變遷過快,報紙不但具備時代性、多元性、文字閱讀性,其功能與效益並不亞於書本。

 

閱讀教育可以關注的面向很廣,筆者僅就長期的觀察、發現提出拙見,期待閱讀教育能在貴報的揭露中,重新得到重視與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