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大觀服務> 生命教育> 瀕死相關研究介紹> 瀕死經驗後的精神及行為變化
瀕死經驗後的精神及行為變化

  1984年甘尼斯‧林的《奔向終點》是第一本針對瀕死經驗的長遠效應所提出的重要研究報告。說明無論這些瀕死經歷者原來在信念、價值觀、行為舉止以及人生觀等各方面有多麼不同,在經歷後,卻呈現出令人驚奇的相似之處,這些改變的共同特徵有明確而持久不變的特性。 
  1998年,甘尼斯在《穿透生死迷思》書中,詳細的列舉經歷者:
  精神及行為的變化: 
  感激生命、自我接納、關懷他人、尊重生命、反物質觀、反對競爭、心靈至上、渴求知識、具使命感、無懼死亡、死後新生、相信神是存在的。 
  意識和超常機能運作的改變: 
  增長心智、超常的敏感度、療傷致病的能力、一體宇宙意識。 
  心理層面和神經系統改變: 
  感覺敏銳、生理低覺醒狀態、高能量轉化、開發“拙火”。 
  神經系統和腦部變化: 
  智力增強、懂得邏輯思考、分析、超能力增強。 
  甘尼斯‧林帶領瀕死研究走向新的領域:希望透過分享瀕死經驗的果實-關懷、謙恭、誠實、利他和博愛,甚至去愛那些不可愛的人。生命和社會的本質可以獲 得提昇,從經歷者那裡獲得實用教誨,只要進行練習,大家也能如瀕死經驗者所經歷心理層面的不斷轉變,了解到瀕死經驗的知識和其效益的確可以鼓勵他人產生類 似的改變,經歷者並非一種完人姿態返回人間,而是參照他們親身所吸取的知識在言行上力求完美。返回人間後並非成天沐浴在奇異恩典的光中,他們真心誠意的犧 牲物質享受來執行上天交付的使命。經歷者感受到無條件的愛,讓他們自尊自重、自愛愛人、活在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