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大觀服務> 全球熱愛生命獎章> 2012第15屆全球熱愛生命獎章> 中國大陸災魔救星─傅春勝(Fu Chun-sheng)
中國大陸災魔救星─傅春勝(Fu Chun-sheng)
【化災為愛‧播種光明】
    中科博愛(北京)心理醫學研究院院長傅春勝,於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後,立即帶領500多名心理學志願者,全心全力投入心理救助工作,包括後來的414玉樹地震、818舟曲泥石流、310盈江地震,傅春勝都是第一個到達,暫別妻女,堅守災區,四年如一日,撫慰創傷,永不放棄;堅持同理,給出希望。尤其,讓四川省北川羌族自治縣萬名災民揮別陰霾、迎向陽光,並先後與台灣眾多公益團體、無國界醫師組織、香港大學、日本、韓國、馬來西亞等心理學術組織、進德基金會、仁愛基金會等NGO組織,共同簽署災後心理援助專案,同時透過報刊、雜誌、電視、廣播、網路等上百家媒體,傳播心理援助的知識以及各種自助助人、自救救人等關懷互助的感人故事。
由是,傅春勝萬里救災、心理救助、化災為愛,以災區為家,陪伴萬名喪失親人的災民,勇渡四年最寒冷的冬天。尤其,以身作則,帶領500多名心理學志願者─撫慰災民寸步不離,四年如一日,讓萬名喪親者找回希望、找到尊嚴,孩20多年如一日,栽培出20多萬心理師,在中國大陸每個角落播種光明,不愧為「災魔救星」,榮獲2012年台灣周大觀文教基金會「第15屆全球熱愛生命獎章」、2019年中國大陸十大社工人物獎章。
從小養成「善待別人、幫助別人」
    傅春勝於1972年3月15日出生於河北省棗強縣,父親是小學校長、母親是農民,是典型的耕讀之家。父母身教言教極嚴,傅春勝父母常為貧農子弟繳學費、準備便當、溫習功課等,傅家甚獲當地農民好評,文化大革命期間亦獲當地農民保護,逃過被鬥爭的苦難。讓傅春勝從小耳濡目染─善待別人、幫助別人,等於善待自己、幫助自己。尤其,在幫助別人的同時,自己也會得到他人的尊重,所以,傅春勝從小就種下了強大的助人情節幼苗。
母親多病,立志從醫
    傅春勝的母親,是腳踏實地的農民。父親雖是小學校長,但薪水很低,一家6口相依為命,還是要靠母親秦於農耕,貼補家用。因母親每天早出晚歸獨立農耕,以至母親的肩膀、腳後跟長期疼痛,走路經常一瘸一拐,雖四處尋醫,卻因地方缺少好的醫療條件,始終醫不好,只靠傅春勝每晚為母親洗腳、燙腳,緩解病情,但效果有限。母親深夜常常痛醒,促使孝順的傅春勝,立志從醫,救助母親,救助弱勢。
天從人願,急診醫生
    傅春勝如願考上河北省醫學院,以第一名畢業成績,分發河北省紅十字會急救中心,4年的急診醫生,雖救助千人,也看盡人間生老病死。最懷念:把病患從死亡線拉回的一刻,病人、家屬向他微笑、致謝,內心感受到價值感的體現。
調升內科醫生,成為精神病患的支助
    傅春勝調升內科醫生後,接觸大量的精神病患,他們抑鬱、失眠,甚至有自殺行為。很多病人以身體疾病求醫,實際是心理問題所致。傅春勝發揮從小就喜歡─聽別人講故事的本質特性,掌握每位精神病患的病因,減少用藥,又通過一次一次的溝通交流,以同理心,來幫助每位精神病患的個別需求,很快地緩解精神病患們的抑鬱與焦慮。
全心投入心理治療的行列
    2002年起,傅春勝保送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進修以精神分析為取向的心理治療專業知識。三年的進修學習,讓傅春勝為心理學的無限領域著迷。同時,傅春勝得心應手的應用心理學的理論與技術,幫助了千千萬萬來訪者,讓來訪者獲得自尊感與快樂,讓他們更能適應社會,減緩焦慮、抑鬱,減少自殺念頭。
面對大陸改革開放、大量農民工離鄉背井,投入大城市工業區的基層勞工的行列,心理調適出現了種種問題,求助管道又缺乏,加上臨床心理工作者少之又少。於是,傅春勝在2005年相繼創辦了中科世紀心理培訓學校、天津市良友心理諮詢公司,並於2007年創辦中科博愛北京心理醫學研究院,迄今已培養了一千多位心理諮詢師,同時,爭取政府同意報考心理諮詢師執照,一併解決大陸心理諮詢師的就業問題。
化災為愛─以災區為家
    2008年5月12日,大陸四川罕見大地震,近20萬人死亡,喪失親友的2百多萬人痛不欲生。傅春勝第一位帶領心理志願者團隊,深入傷亡最嚴重的北川縣,首先看到的是漫山遍野的帳篷,大多從北川縣逃出來的,30%的人有10人以上的喪親,90%以上的人都歷經了一名以上直系親屬死亡。
    當時,帳篷裡時常聽到哭泣聲,很多倖存者都不出門、不吃飯、不願與人交流,大多想陪罹難的家人一起死去,有自殺傾向者極多,因合格心理學工作者數量有限,加上實務上,同理心不到位,剛開始也造成不少心理諮詢師的挫折感與無力感。
    傅春勝多面向作戰,一方面安撫所有心理諮詢師,成為所有心理諮詢師的後盾;一方面以身作則,親自指導心理諮詢師作個案研究─妥當把個案輔導、團體輔導交叉運用。
傅春勝帶著500多名心理學志願者,分工合作,深入每一個帳篷,關懷每位罹難者家屬。傅春勝在每個帳篷中,從每位哭泣中聽出許許多多感人又心痛的故事。其中,一位30歲左右的男士,家庭七人遇難,他的父母、岳父母、妻子、弟媳及女兒都在地震中離開了。特別是他發現自己七歲的女兒,被壓在石板之下,被承重的樓板壓在下面,雖然有武警官兵和醫護人員奮力搶救,但因為上面還有高大的建築,現場技術不足,經過三天二夜的奮戰,最終沒有挽回女兒的生命。在搶救的第二天中午,女兒看著自己的爸爸說:「爸爸我求求你把我救出來,等我長大以後我會好好的孝敬你。」爸爸聽完此話痛苦萬分,對女兒說:「你放心,爸爸會全力來救你,爸爸永遠在你身邊。」但這位心急如焚的爸爸還是沒有任何的辦法,眼睜睜的看著自己的女兒咽下最後一口氣,從自己的身邊離去。當傅春勝聽到這些話的時候,更讓傅春勝深深的感覺到災區群眾內心的痛苦,於是下定決心,一定整合所能整合的資源,全力以赴來幫助他們,為他們增加內心能量及權力,讓他們好好的面對現實、接受自己,給未來一個希望,給自己一個希望。
立誓陪最後一位災民揮別陰霾
    從國際研究看PTSD人群,亟需3年至5年的修復期─才能從創傷中走出來。所以,傅春勝立誓留在災區至少五年,以災區為家,效法地藏王菩薩「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的精神,從教育系統中培訓生命教育示範學校,到活出希望社區的建立;從高危人群的強力密集輔導,到個別陪伴的送愛到家;讓心理創傷者,一步一腳印,揮別陰霾,迎向陽光。
    傅春勝非常感恩妻子李梅英醫師、女兒傅曉涵、兒子傅海博的認同與支持。尤其,傅春勝的寶貝女兒傅曉涵逢人就自豪的說:「我爸爸以災區為家,讓父母罹難者的孩子生活得好、學習得好!天天快樂!」傅曉涵不只以爸爸傅春勝奉獻災區為榮,而且更加感恩、更為用功,雖爸爸傅春勝不在身邊,卻不負眾望,以第一名考上天津市一中,為爸爸傅春勝爭氣,為繼承爸爸傅春勝救助弱勢─踏出了第一步。
    傅春勝更永遠感恩台灣眾多公益團體、無國界醫師組織、香港大學、日本、韓國、馬來西亞等NGO,一一實現災後心理援助專案,讓自殺率慢慢歸零,激勵生命的能量到無限大,讓大家找到生命的意義,揮別重重陰霾,重新活出生命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