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大觀服務> 全球熱愛生命獎章> 2012第15屆全球熱愛生命獎章> 鐵漢博士─馬來西亞 華運棟
鐵漢博士─馬來西亞 華運棟(Dr. Wah Joon Tong)
【打造生命溫馨苑‧發揮人性真善美】

  華運棟博士,從小喪父,家中經濟拮据,但他並沒有放棄自己,反而更激發他發憤圖強的決心,1958年,中學畢業的他沒錢繼續升學,他開始從報社基層的通訊員做起,漸漸因他的真材實學、文筆流利、認真努力而嶄露頭角,最後深受高層器重,而位居報館高職;華運棟博士很早就開始憂心社會風氣敗壞、道德倫理的淪喪,1988年他毅然離開報界,決定投身他認為更有意義的教育領域,他在檳城成立「溫馨苑」(Home Dynamics),致力推動生命教育,透過學習,提升思想與心靈成長,促進社會和諧;在溫馨苑人文教育事業一帆風順之時,華博士發揮他活到老學到老的精神,於1996年攻讀英國萊斯特大學碩士課程,經三年苦讀,拿到學位,又在他高齡七十歲時完成博士課程,榮獲南澳大學博士學位,2007年就在他退休之際,卻遭遇到人生最大的背叛,他的好友兼工作夥伴另起爐灶,帶走了「溫馨苑」的豐富資源,幾乎擊垮了「溫馨苑」的運作;所幸,打不倒的華博士帶領著溫馨苑的工作夥伴,很快的重振旗鼓,在這次挫折中為「溫馨苑」重新轉型,「溫馨苑」迄今已開辦了超過300項成人與少年的人文教育課程,每年更有上萬人次的人員參與學習。華運棟博士無私奉獻、堅持付出、實踐生命、投身教育,不愧為「鐵漢博士」。

【家庭變故,看盡冷暖人生】
  華運棟,1940年5月13日出生於馬來西亞玻璃市州,為第二代馬來西亞華人;曾為馬來西亞報人,現為馬來西亞溫馨苑苑長,從事人文教育工作。祖籍海南省文昌縣清瀾鎮洋頭村人,父母華景濃、李月蘭育有二男二女,父母壯年時,因家鄉生活困苦,遂飄洋過海,南來異邦馬來西亞尋求新希望。華運棟原本出生在一個家境小康的家庭,父親經營咖啡店及旅店,不過在他11歲那年,父親才剛把所有的積蓄用來投資餅乾廠,卻在某天晚上一睡不醒、驟然離世,留下妻子和三個年幼的孩子(當時大姐在中國),為了投資,父親跟親友借了不少錢,而這些債務後來全落在華博士身上,從此家境一貧如洗,一家過著肚子填不飽的日子,這也養成華博士節儉的性格,而父親生前向親友借資金,也在他工作後才慢慢還清。
  華博士清楚記得父親死時,口袋裡只有一塊錢,他們連埋葬父親的錢也沒有,得靠親戚幫忙才草草處理完後事,這場巨變為華運棟的人生帶來第一個轉捩點,父親死後,母子過了一段非常艱辛的日子,沒有受教育的母親,以淚洗臉,靠著勞力養育三位子女,由於家貧,他嚐盡了人間的辛酸苦辣,看過無情的白眼,聽過難堪的羞辱,看透了人性醜陋的一面,這激發他發奮圖強,少數幾位不離不棄的親友關心著他們,對於這幾位親友,迄今他仍然感恩於心,所以從小他就希望長大後,能做一位可以幫助別人的人。

【離開20年的報界生涯,創辦「溫馨苑」致力生命教育】
  華博士以優異成績中學畢業後,第一份工作是在一間小學教書,教了三個月,就因未獲教師證而被迫離開,只好在友人的家族公司工作一年,後來,幸運的被報社錄取,進入報界從事新聞工作,從最普通的通訊員開始,做到編輯主任,從地方報社做到全國性報社、從檳城做到新加坡再到吉隆坡,在報社服務二十多年的經歷啟發他下半生要走的路,他看到許多人生百態,更看到許多被權貴欺凌的人們與徬徨無助的眾生,自暴自棄、或祈求神明庇佑以求得一時心安的無奈,看到這樣的情況令華運棟博士的心痛如絞;而在這段日子裡,他有機緣參加一項成長課程,這次的進修啟發了他的潛能,讓華博士對人生做了更深一層的思考,雖對報界生涯仍存不捨,但他毅然決定:離開報界,投身他認為更有意義的生命教育領域。
  但這條路上並不是一開始就順利,第一次嘗試與友人合作,結果不久後合作破裂,令華博士摔了一大跤,失敗後的華運棟,又在海南會館成立的美華合作社當社務及行政經理。不過五年後,一場風暴令美華合作社倒閉,堅守崗位的他到被命令離開後,流著眼淚從吉隆坡回到檳城。見盡人性醜惡和黑暗面的他,更決心要在生命教育事業方面捲土重來,在檳城重回報界服務不久,他鼓起勇氣,創設自己的新事業,在檳城創辦「溫馨苑」,並擔任苑長至今。華博士說,從事生命教育工作的人心術一定要正,因為他們很容易得到別人尊敬和崇拜,如果心術不正,追隨者就會成為犧牲品。

【夢想建立「心靈醫院」】
  若要改革社會風氣的淪落,就必須獲得所有社會人士的參與,大家一起集思廣益,方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溫馨苑」是一個非營利的機構,主要推動社會文化教育工作,主辦各項活動提昇個人心靈的成長,喚起內心的真善美,為社會帶來溫馨祥和。
  而「溫馨苑」迄今為止已開辦了逾300多項成人與少年的人文教育課程,每年面對逾萬人次的對話,而其中又以“積極自我開拓”課程獲得國家人力資源部認同的人力訓練課程。
  華運棟說,「溫馨苑」自創辦以來,一直是靠自己生存,從沒接受外來捐款,如今「溫馨苑」準備轉型,讓更多有心人士合作一起推動生命教育。他們成立了「溫馨苑文化教育基金會」,並於基金會設立一個文化教育基金,以期有足夠經濟資源推動活動,特別著重在讓家境貧窮者,也有相同的機會參加課程,而基金會將支持「溫馨苑」進行更多非營利人文教育活動,服務項目包括開辦教育培訓課程、出版與售賣書籍及文教物品,提供諮詢輔導及培養關懷生命成長的志工。
  華運棟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夢想,就是建立一所照護心靈的「心靈醫院」,因為身體病了可以去醫院治療,但心靈生病了卻沒地方可去,他希望成立「心靈醫院」讓人們在心靈受創傷時,也和身體生病一樣,能有一個安心的院所能進去接受治療。

【人生中最大的背叛】
      人永遠預料不到前方會有什麼事即將發生,也許一夜驟變,從此改變整個人生。華運棟博士一生經歷不少風雨,也見識各種各樣的人,卻沒料到,他人生最大的背叛居然發生在他決定退休之時,他不但被迫取消退休計劃,而且自己一手打造的事業王國還可能毀於一旦。
  七十歲,應該是一個含飴弄孫、安享天倫的年紀,大半生從事生命教育事業的華運棟博士,在2007年的最後一天,宣佈退休並將自己一手創辦的「溫馨苑」,交給一名與他合作多年的得力工作夥伴,沒想到,兩天後,這名夥伴將辭職信交給華運棟博士,華運棟還以為他是做得厭倦而離職;但過了沒多久,這名離職的夥伴另起爐灶,成為「溫馨苑」的競爭對手。
  華運棟形容這為人生最大的背叛,連帶使「溫馨苑」受到創辦以來最嚴重打擊,因為這名夥伴的離去時所帶走的資源,是「溫馨苑」主要的收入來源。華運棟說,遭全盤信任的朋友背叛打擊實在太大,致使他一度想結束「溫馨苑」,且他的兒女們也不贊成他再為工作勞心勞力,但即使到了古稀之年,華博士依舊是個擊不倒的鐵漢子,他決定不放棄,與一群不離不棄的工作夥伴,重振「溫馨苑」,而這次重挫也成為溫馨苑轉型的契機。
  「沒有人可以逼我們死,除非我們自己要去死。」,華運棟這麼說,遭背叛事件至今已有兩年多,溫馨苑繼續恢復元氣,「溫馨苑」創苑迄今已23年,華運棟博士要讓大家看到他們的重新開始。

【活到老學到老】
  只有高中畢業的華運棟博士,在當年沒有足夠的錢繼續升學,但他從沒放棄不斷進修的機會,在他主持的「溫馨苑」人文教育事業順利進展的同時,華博士以56歲的年齡報讀英國萊斯特大學培訓及人力資源管理碩士課程,他原是華語學校出身,如今要攻讀以英文為主的課程,其中的困難可想而知,但不屈不饒的華博士勤修英文、克服困難,以流利的英文完成研究報告及畢業論文,經過三年的苦讀,完成碩士課程。
  在2006年,以66歲的高齡考進澳洲南澳大學的企業管理博士課程,這時的華博士必須花費精力主持「溫馨苑」的業務,又需要兼顧家庭生計,他已感到心疲力竭,很想中途退學,幸虧他的教授鼓勵他:「很高興看到你能堅持到現在」,華博士猛然醒悟:完成博士學程,不但是學術上的成就,更是意志力磨練的成就。華博士已近七十歲的高齡,榮獲博士學位,攀登學術高峰,這樣活到老學到老的精神,令人敬佩。
  「溫馨苑」有明確的目標、遠大的理想,迄今該苑已開辦了逾300項成人與少年的人文教育課程,每年面對逾萬人次的對話,期望用溫暖點燃生命的火花,通過關懷,促進成長,為社會塑造和諧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