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大觀服務> 全球熱愛生命獎章> 2012第15屆全球熱愛生命獎章> 全盲勇士─朱禹豪
全盲勇士─朱禹豪(Chu Yu-Hao)
【跳脫視障侷限‧譜寫生命樂章】


原來看不見,是上天的另一種祝福,我就是生命的調色盤。
                                                                                    ——朱禹豪

  文藻外語學院專科部五年級英文科學生朱禹豪,出生即雙眼視網膜病變導致全盲,仍在父母的鼓勵與支持下,一路就讀陳平小學、四張犁國中、文藻外語學院等學校─適應與一般生相處、學習相同的課程份量、承受同樣的考試壓力;禹豪不僅在課業上全力以赴、表現優異,也在音樂中找到快樂與自信,多次榮獲鋼琴、吉他、歌唱比賽等獎項。由是,朱禹豪跳脫視障侷限、譜寫生命樂章、活出自信人生,不愧為「全盲勇士」。

無色童年:為愛遷移、用心學習
  朱禹豪,男,1992年1月27日出生。禹豪出生一個月後,父母發現他的眼神無法正常對焦,經多位醫生檢查後,確認他雙眼視網膜病變導致全盲。一得知這猶如晴天霹靂般的診斷結果,禹豪的父母當下完全無法接受、情緒陷入低潮,但在經過多次的心理建設,父母漸漸的走出陰霾,接受家中有一個重度視障的孩子,並決定讓禹豪過正常孩子般的童年生活。
  禹豪四歲那年,媽媽透過朋友的介紹,讓他開始到普通幼稚園上課,但由於幼教老師並非專業的特教背景,完全不知道如何教導盲童,年幼的禹豪每天只能趴在地上,壓著眼睛發呆;也因禹豪表達不流暢、環境不熟悉的情況下,每天他只能等待著吃點心,完全無法與其他小朋友互動,父母於心不忍,決定尋找更適合他的學習環境。
  父母為開啟禹豪的學習之路,分別參觀台北啟明學校、台中啟明學校及惠明學校等完全為盲童設計課程的幼稚園,經過再三的討論與溝通下,最後決定讓禹豪在台北啟明學校幼稚部就讀。原本居住在高雄,為了讓禹豪擁有更好的學習環境,不惜一家人分隔兩地─父親繼續留在高雄工作,由媽媽帶著禹豪及弟弟在台北啟明學校附近租房子,雖然辛苦,卻是禹豪重要的學習時光。
  在台北啟明學校裡,在專業老師的指導下,禹豪學習生活自理:如擠牙膏、擦桌子、穿衣解扣等;烹飪課程:如包餃子、做飯糰、鬆餅等;多元才藝:如製作踩高蹺、沙畫、陶土等,加強手部協調技巧運用。禹豪也在學校基本的定向訓練下,進行空間行走的練習。
  兩年後,為了讓銜接小學的教育,父母再度決定搬到台中,讓禹豪從台北啟明學校轉到台中惠明學校就讀小學。在惠明學校裡,禹豪學會中、英文的盲人點字,並練習使用點字版、點字機;雖然同儕間都是身心障礙者,但在學習上彼此從不怠惰、相互鼓勵切磋,也讓禹豪從中奠定豐富的成長經驗。

從自卑到自信:父母相伴 奮發苦讀
  父母為了讓禹豪及早與社會接軌,經過四年特殊學校的培養及訓練後,決定將他從惠明學校轉入台中的陳平國小三年級,與一般學童互動學習,這也成為禹豪學習生涯的一大挑戰。
  開學的第一天,母親忙著幫禹豪整理並擺設桌椅,但他卻坐立難安、如坐針氈,就好像身邊有無數雙眼睛如針孔攝影般的直盯著他。然而,回歸一般學校教育的禹豪,課業份量也得比照辦理;禹豪繳交作業的前置工作,更成了母親額外的任務─禹豪將作業用點字機完成,然後請母親逐字逐句的在點字紙上,一行接著一行的翻譯國字以便老師批改;因此,禹豪無論是繳交作業、翻譯文章上,比起一般生得花費兩倍以上的時間,也讓他強烈感受與盲校的差異。
  進入一般小學就讀的禹豪,不僅得花費許多時間在課業上,還得重新學習與一般生相處。因此,原本開朗活潑的禹豪,變得害羞內向,不敢將自己的需求表達給同學,常常是被動的等待協助,甚至還得忍受部分同學的異樣眼光與不友善的肢體動作,但在父母與師長的開導與鼓勵下,禹豪學習走入人群、接受不同同學的行為、從自卑中累積自信心,漸漸適應與一般生的團體生活。
  國中期間,大考、小考、不斷考,讓禹豪完全沒有喘息的時間;加上國中的叛逆期,同學們對禹豪的排擠、言語傷害更為明顯,也讓禹豪此時的人際關係降至谷底,只能跟班上被排擠的同學交往。龐大的課業壓力,以及降至冰點的人際關係,一度讓禹豪想回到特教學校受教,所幸在父母的支持與陪伴下,讓他勇敢的面對人生中最煎熬的挑戰。
  全心投入於課業的禹豪,運用淡江盲生資源中心研發的盲用電腦「導盲屬系統」,不僅開啟與外界溝通的多元橋梁,更輔助他在學業的學習。禹豪的父母,也將學校的考卷全部掃描,辨識成文字加上圖片敘述,再轉成盲生用的筆記本檔試卷,配合盲用電腦的工具,讓禹豪能與班上同學同步上課、作業、考試。三年的讀書生涯:禹豪每天重複著相同的作息,放學後用餐、盥洗完畢,開始在電腦桌前寫作業、評量卷;同時,母親也對禹豪進行一對一的輔助課業,加強他的學習進度。
  遇到如數學、社會科等科目,在課本上以平面文字及圖文解釋的問題時,禹豪的父母就會製作立體教具,增加他實物上的了解;遇到測驗時,禹豪通常得花1~2小時完成一張評量卷,然而有時一天要寫三、四張試卷,母親總是不辭辛勞的熬夜轉檔,將評量卷趕在隔天考試前製作成電子試卷。儘管,國中時期的大、小考試排山倒海而來,父母無怨無悔的付出,是禹豪這段黑暗時期最大的支持與安慰。
  期間,禹豪在視障巡迴輔導老師的啟蒙,開啟了對英文的興趣,並且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更進一步考取文藻外語學院。

多元環境:調色生命、築夢希望
  在文藻外語學院裡,禹豪主修英文,副修日文,良好的學習環境,讓他再度燃起生命的火花、喚醒心靈之眼,決定開展他原先就擁有的音樂天分,並能創造屬於自己人生道路。
  原本,禹豪四歲時便嶄露音樂才華,媽媽發現他從小就愛玩電子琴,一首音樂聽完,便能在琴鍵上彈出旋律,因此安排學習古典鋼琴,禹豪在沒有音樂點字的樂譜下,將旋律通通記在腦海中,經過八年的練習,更培養禹豪對聲音的敏銳度。從古典到爵士鋼琴,禹豪都展現優異的學習能力,也經常參與視障協會的表演活動,帶給其他視障學童家長另一種啟示,盲生也可以發展屬於自己的天賦。直到國中階段,禹豪在繁忙的課業壓力下,也中斷對鋼琴的學習。
  禹豪在學校開始學習獨立,包括上課筆記的抄寫、繳交作業及面對考試,一一都是自己完成,也讓他有了嶄新自主的新生活。禹豪重拾對音樂的學習,在父母的鼓勵下,報名吉他及歌唱練習的課程,並多次參與學校的比賽,建立面對群眾及表演的信心;禹豪更參加學校的服務性社團,帶領兒童營隊,並且擔當工作人員,與大家團康分享、互動,學習與人正面的交流與互動。
  現在的禹豪,不僅懂得主動學習與同儕團體互動與交流,也從音樂中開啟自己對生命的熱情與活力,從社團活動中學習回饋人群。多彩多姿的生活並沒有讓禹豪迷失,反而讓他堅定自己的目標,課業維持良好的成績,持續進修外語的能力,未來希望能運用自己的歌聲、音樂及語言長才,給人啟發、撫慰人心,把對生命的熱情與熱愛,傳到社會每個角落、甚至到世界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