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大觀服務> 全球熱愛生命獎章> 2004第7屆全球熱愛生命獎章> 惠明醫師─蘇建銘
惠明醫師─蘇建銘(Su Chien-Ming)
【超越黑暗‧分享光明】

  蘇建銘(Su Chien-Ming),男,1962年出生於台南,現任台北市立療養院成人精神科醫師,是全國唯一具有公務員資格的盲醫師。蘇醫師並不 是先天視障,15年前,他27歲,從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畢業,也已經考取醫師執照和高考公職醫師資格,正值意氣風發的生命階段,沒想到一場意外,奪走他的 雙眼,導致全盲。
  生命無常、晴天霹靂,原為模範老師的父母蘇乾熊、陳素靜全心全力照顧-渴望愛子有一絲絲復明的奇蹟,雖與願違,生命總算保住了。但另一世界的生活打擊卻 一波接一波,原想擔任內科醫師的理想幻滅了,公職醫師高考資格也被取消,後來經過了訴願、再訴願,由孔子的後代孔德成先生榮任考試院長時,雖恢復了公職醫 師高考資格,卻沒有任何一家公立醫院要接受分發,為另謀生路,他考上了國立高雄師大特殊教育研究所,心想無法擔任醫師,總可擔任特教老師吧!在就讀特教研 究所期間,他仍四處陳情並自我推薦-為從小就立志擔任醫師的工作圓夢,上天不負有心人,當時擔任台北市立療養院院長胡維恆破例任用他。六年多來,蘇醫師非 常勝任精神科醫師的工作,他的表現也令人刮目相看,不但建立了良好的醫病關係,而且讓精神病患受到尊重賓至如歸,有助病人病情好轉,讓精神科蘇建銘醫師的 名聲傳千里。 
  「我記得那是一條只有10公尺寬的路,一台中型堆高機行駛在路上,上面橫夾著六公尺長的鋼板,正當我路經該地時,就這麼準,被迎面而來的堆高機上橫跨 馬路中心的鋼板切入眼球,一瞬間,只覺得怎麼天色暗掉了,想張開眼睛看到底怎麼一回事,卻張不開。」回想起失去雙眼的經過,蘇醫師平靜地回憶,當時他不知 道眼球已經破碎,只感覺鮮血不停的從眼球冒出,卻不覺得痛。
  禍不單行,蘇醫師緊急開刀住院期間,還引發腦膜炎,中樞神經受到感染,腦壓很高,意識不清,情況危急。經過眼科、整形外科總共八小時動刀,蘇醫師坦承 當時自己只知道眼睛受傷很嚴重,卻沒想過從此看不到了,開完刀醒過來他的第一個動作是:在眼睛前面揮手,如果有黑影感覺,表示還有希望,可是他沒有看到黑 影,旁邊的人趕忙安慰他,說紗布包這麼厚,當然看不見。接下來好幾個月,蘇建銘接受各方醫療建議,試過各種另類療法,仍然無效。蘇醫師只花了幾個月,就接 受全盲這個事實,但「接受跟能夠因此繼續過日子不太一樣。」需要更長的時間調整心態。 
  這其中,有個很重要的轉折點。當他結束住院治療準備回家修養,他父親的朋友來接他,在車上,正巧撥放阿彌陀佛誦經音樂,他一聽到,心立刻沉了下來,那 一刻,他聯想到死亡。在黑暗的世界裡,蘇醫師開始從人生的終點-死亡,來思索事情。「我從來沒有想要自殺,但我已注意到死亡存在,假設出現奇蹟,我的眼睛 好了,可是總有一天還是得死啊!如果用生命結束這個點來看待一些事情,那麼我到底要怎麼活,這一生才沒有白過?」
  一場意外帶給蘇醫師兩種心情,比較負面的部分是:他必須從零開始,重新學習生活基本能力,但同時,意外卻像是漫長旅途中的涼亭,可稍微佇足休息。「難 得有這個機會,檢視自己的生活。」蘇醫師認為這場意外,讓他有機會回頭整理過去二、三十年來怎麼過的?也花很多時間探索,人生什麼最重要?未來又該如何走 才值得? 
  蘇醫師從小書唸得好,從台南縣中營國小、黎明中學、台南一中到高雄醫學大學,品學兼優,名列前矛,乃至於一畢業即考取醫師執照及公職醫師高考,尤其, 他是長子,三千寵愛在一身,以前生活上許多事情都是家人打理妥當,很多事視為理所當然,等到自己意外失明之後,還想到外面有番作為卻處處碰壁時,才猛然發 現:原來生活有很實際的層面。「失明或後天的殘障者,會放大過去的優缺點,卻也是改變自己的良機。」蘇醫師不改精神科醫師本色,剖析自己,他開始有意識地 檢視過去的依賴惡習。 
  為了可以獨立生活,蘇醫師終於認清現實,願意去盲人重建院學習如何走路,接受定向訓練(辨別東西南北的方位)、如何打理生活起居。「如果太依賴外界配 合,一旦環境變化就不快樂。」蘇醫師以前習慣設定環境條件,譬如要有冷氣吹、眼睛要看得見才會快樂,一場意外讓他醒悟,唯有拿掉各種設定條件,才是真正的 快樂,「我從絕望中找到希望的能力也增加了。」,蘇醫師一再分享他找到光明與希望的經驗。 
  成為一名真正的精神科醫師,蘇醫師也曾接受百轉千回的考驗,原先臺北市立療養院醫師團隊並不看好,因為一位全盲的精神科醫師必須面對:如果精神患者要 打人,來得及跑嗎?缺乏視覺,在治療診斷評估上會不會發生錯誤?即使這兩個問題可以解決,有病人願意讓他看嗎?
  曾有位後天失明的美國精神科醫師Harman David來台灣演講,提到有些人擔心精神科醫師眼睛看不到,會不會被病人打的疑慮,Harman David醫師說:「今天病人為什麼打你,一定是他感覺受到威脅,所以防衛自己,他看到你是盲人,會有威脅嗎?」蘇醫師牢牢記住這番話,他後來的經驗不但 印證如此,而且成為最受歡迎的精神科醫師,病人一傳十,十傳百,知道他的人不少。「蘇醫師很有耐性,即使超過會談時間,他還是讓我滔滔不絕,靜靜地在旁邊 傾聽,等我把情緒平穩下來」一位病患描述。
  他也經常利用假日,義務幫人做心理治療,如果對方堅持付費,「蘇醫師就建議我把錢捐給慈善機構」另一位病患接腔如是說。除了醫療工作,他撥出部分心力 投入後天失明團體的教育工作,他當志工,協助重症病患、臨終者及家屬的關懷服務。他也參加兒童讀經班輔導志工及宗教讚頌的合唱團,因為「唱歌不需要視 力」。他雖然獨身,卻也關心學童教育、教改政策等,亦經常接受各級學校機關團體以及媒體做生命故事的分享、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