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大觀服務> 全球熱愛生命獎章> 2004第7屆全球熱愛生命獎章> 癌末靠山─李志清
癌末靠山─李志清(Li Chih-Ching)
【視病如親‧與癌共枕】

  李志清(Li Chih-Ching),男,1957年出生於台北,1981年國立海洋大學水產食品系畢業後,歷經四年半工半讀即以第一名成績考上國立 陽明大學學士後醫學系,1990年以最優異的成績畢業於國立陽明大學醫學系,同時考上高考公職醫師執照,加入行醫救人的行列,現任台北市立忠孝醫院安寧病 房醫師。他率先以愛的行動,投入癌末安寧病房全隊、全程、全人、全家的四全醫療照顧,舉家遷到忠孝醫院附近,幾乎和病人一樣以醫院為家,大部分時間都花在 病人身上,任何病患有突發病情,他總是當仁不讓第一位趕到救急,視病如親,首開醫病關係和樂融融的風氣,所以大家都暱稱他為「SEVEN- ELEVEN(7-11)好鄰居醫師」。 
  志清醫師,就讀海洋大學時,已經是學生社團的靈魂人物,歷任博愛、慈幼、班聯會等負責人,深深體驗如何以三心(熱心、愛心、信心)、三力(耐力、體力、 智力)陪伴更多人「超越絕境,重燃希望」。尤其,海大畢業前夕,一手策劃的溫馨謝師宴,因洗澡時瓦斯中毒昏迷宿舍而缺席,還好另一位協助策劃謝師宴的同學 及時趕到,送醫急救,在昏迷三天三夜後,總算大難不死,志清當下立志當一位救命醫師,海大畢業後經四年半工半讀,即以第一名考上國立陽明大學學士後醫學 系,1980年又以第一名畢業於國立陽明大學學士後醫學系,同時以最優異的成績考上高考公職醫師,加入行醫救人的行列,最難能可貴的是:許許多多醫學系同 學,幾乎都選擇皮膚科等熱門醫科發展,獨獨他選擇癌末醫師工作。 
  志清醫師,在他擔任癌末醫師之前,他曾任消化科主治醫師,某一天下午連續為三位病人作大腸鏡檢查,竟然三位都被他診斷出罹患大腸癌末期,目睹三位癌末 獲悉病情時驚慌失措的模樣,讓他十分不忍,為安撫他們,並陪伴他們走過死亡的蔭谷,他即轉往安寧病房,加入癌末醫師的行列。他認為癌末病房是一所生命大 學,很多生死故事在此發生,許多恩怨情仇在此了結,依現有的世界醫療文獻統計,我們每一個人得癌症的機會是四分之一,在癌症死神面前人人平等,不論你官大 勢大、不論你財大氣粗、不論你位高權重,都沒有用,死神一樣找上門。
  人們真正害怕的是死亡前的過程,包括疾病、疼痛、分離與失落,生者必死,唯愛長存,我們需要去探究並尊重當事人的生死觀,才可能協助其達成「善終」, 做到「生死兩無憾」。安寧療護是「安樂活」而非安樂死。安寧療護-病人是主角,家屬是配角,醫療團隊人員是跑龍套的。跑龍套的癌末醫師,要順癌末主角的心 意,協助癌末家屬配角,共同去完成癌末主角的最後一場戲。
  生命大學最重要的一課,是學習如何毫無條件的愛別人和被愛,只要有愛,人生的一切都變得可以忍受。癌末醫師給病人的最大幫助,是成為他的朋友-像同胞 親人一樣-愛他、照顧他、安慰他。安寧療護強調全人、全家、全程、全隊的四全照顧,像家一樣的病房,尊重病人的自主權。所以安寧療護之母桑德絲醫師表示: 「你是最重要的,因為你是你,即使活到最後一刻,你仍然是那麼重要!我們會盡一切努力,幫助你安然逝去;但也會盡一切努力,讓你活到最後一刻。」每位臨終 病人都是我們最好的老師,但是,傾聽他們訴說卻需要莫大的勇氣。
  他非常感謝美國醫師庫伯勒‧羅絲說出許多醫師的心聲:「我覺得,現代醫學已經變質,醫師試圖扮演萬能先知的角色,向病人提供一個沒有痛苦的人生,這是 不負責任的謊言,據我所知,只有一樣東西能治療人類的身心病痛,那就是無私的愛。」,志清醫師,就是為了奉獻這個無私的愛,於是選擇最需要愛的安寧療護工 作,十年如一日與癌末病患共枕,盡人事,聽天命,終身學習「了脫生死」的功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