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大觀服務> 全球熱愛生命獎章> 2016第19屆全球熱愛生命獎章> 印度森林之子—札達夫˙佩揚(Jadav Payeng)
印度森林之子—札達夫˙佩揚(Jadav Payeng)
【種下慈悲˙種愛成林】
想把所有的事,都化作種樹
用鋤頭寫下
化成一片綠
給了解我的每個人
 
大地變成了綠
混濁與污穢完全消失
試著大家一起呼吸
吹奏生命樂章
                                               —札達夫˙佩揚
 
1雙手˙36年˙種出550公頃森林
1979年,16歲的印度男孩札達夫˙佩揚(Jadav Payeng),不忍洪水過後─成千上萬的蛇,癱瘓在光禿禿的沙地上,奄奄一息,他立志種樹救蛇,這樣的景象改變了一生。
他憑一己之力,36年種出550公頃森林,把沙地化做綠洲,把綠洲變成動物天堂,感動了加拿大紀錄片導演麥克˙麥斯特(McMaster),蹲點拍攝半年,以紀錄片《森林之子》(Forest Man Of India),公諸於世,立即轟動印度,感動全球,榮獲全球各界1億9千多萬人觀賞按贊、印度前總統阿卜杜勒˙卡蘭(A. P. J. Abdul Kalam)親頒最高榮譽的金鼎獎(Golden Award)、尼赫魯大學(Jawaharlal Nehru University)頒發「印度森林之子」的稱號,去(2015)年2月14日榮獲印度高哈帝大學(Gauhati University)頒發榮譽博士學位,同年4月4日榮獲印度第4級人民榮譽獎項─蓮花士勳章(Padma Shri),又於同年11月30日~12月12日,榮獲聯國邀請─全程參加在法國巴黎舉辦的氣候高峰會,聯合國特別禮遇他,用阿薩姆母語,分享一人36年種出550公頃森林的生命故事,轟動國際傳媒,感動200個與會國家領導。
 
從種樹救氣候˙到種樹救地球
札達夫˙佩揚認為世界文明的起源,總是和森林密不可分。他從為守護萬蛇種樹,到為守護母親河─布拉馬普特拉河種樹;他也從為救活生命島種樹─馬久利島(Majuli Island),到為救活千千萬萬女孩種樹;他更從為印度種成一座座健康的森林,到為整個地球種成一座座希望的森林。
今(2016)年奧斯卡金球獎影帝李奧納多˙狄卡皮歐(Leonardo DiCaprio),與札達夫˙佩揚於去(2015)年底,一同出席巴黎氣候高峰會,分享種樹救氣候、種樹救地球的實際行動,引起全球各界極大的迴響。
 
以自身生命˙捍衛萬物
最難能可貴的,札達夫˙佩揚為守候這550公頃的森林、保護所有的野生動物,曾以一擋千、以一擋萬,並大聲宣告:大家想砍樹,就先砍死我,以自身生命,捍衛萬物。後來,他也為了村民、森林、野生動物和諧共生,開始在森林裡種植香蕉、橘子、棗子、芒果等果樹,野生動物有果子吃,包括大象等野生動物,再也沒有打擾村民的生活

由是,札達夫˙佩揚已寫好家訓:堅持終身種樹˙種到生命最後一刻,妻子貝妮塔˙佩揚(Benita Payeng)、女兒慕努米˙佩揚(Munumi Payeng)、兩個兒子山傑˙佩揚(Sanjay Payeng)、山吉布˙佩揚(Sanjeeb Payeng)等全家子子孫孫,都要一代一代種下去,永遠不砍樹、不賣樹,永留人類最珍貴的人類自然文化遺產,分享全球。
總之,札達夫˙佩揚為救萬物、為救女孩、為救母親河、為救生命島、進而帶動國內外各界,大家一起永續種樹救地球,透過加拿大紀錄片導演麥克˙麥斯特(McMaster)─用鏡頭見證一人一森林,感動全球各界,不愧為「森林之子」,從全球2459位熱愛生命獎章候選人中脫穎而出,榮獲周大觀文教基金會「2016年第19屆全球熱愛生命獎章」。
 
種下慈悲
一九七九年夏天,十六歲的札達夫˙佩揚,來到馬久利島河岸邊玩耍,馬久利島上沒有草,也沒有樹。
布拉馬普特拉河的河水,沖上被烈日曬得滾燙的砂石河岸,轉眼變化為赤熱水汽。
而沖上岸的,並非只有河水、雜物、還有成千上萬條順流而下的蛇。
札達夫˙佩揚說:河水很快退去,河岸上都是沖下來的雜物,六月、七月的天氣奇熱無比,所有的蛇,都在滾盪的砂石地上死去,看到這些,我的心裡難受極了,心想或許有一天,我們也會這樣死去。
眼前的一幕,讓少年札達夫˙佩揚傷心地哭了起來,沮喪地回到村子裡,札達夫˙佩揚向長輩們講述看到的一切。
札達夫˙佩揚回憶:他們告訴我,如果你種一些竹子,也許蛇就不會死了。他們給了我50粒竹子種子,還有25棵竹子幼苗,後來,我把這些種子和樹苗全種了,每五天澆一次水。
從此,村民經常看見,札達夫˙佩揚在河岸沙地上,獨自種樹的身影,在札達夫˙佩揚的努力下,各種植物第一次在馬久利島扎根。
 
種樹救女孩
札達夫˙佩揚除了把在馬久利島長輩給的50粒竹子種子、25棵竹子幼苗,很小心翼翼的種下,還每五天,從布拉馬普特拉河提水澆灌,像照顧親生的孩子一般。
經過三個多月,50粒竹子種子,只冒出了一棵竹子幼苗;25棵竹子幼苗,也只有活了七棵,不過札達夫˙佩揚已喜出望外、載欣載奔。
他每當來到竹子幼苗前,就有無限的感動,興起日後種樹救萬物的念頭。
不久,札達夫˙佩揚的母親生了一個妹妹,依照印度習俗,他親自為妹妹種了一百一十一棵樹,那是母親最喜歡的大板根樹。
札達夫˙佩揚侃侃而談:大板根樹,是熱帶雨林植物,其特色為樹幹底部呈三角形的平板,與地面垂直,生長快速,包括樹冠大、樹幹粗大、枝條肥大、支柱根與氣根發達,是保持水土的代表性樹種。
重男輕女的思想,在印度根深蒂固,不少女嬰還未出生,就被打掉;即使幸運落地,也不意味著—他們能安全長大,人們都不願意生女孩,造成印度男女比例嚴重失調,以致女性被強暴已不是新聞。
 
荒島變綠洲
雖然,札達夫˙佩揚是虔誠的印度教徒,也聽長輩們講述過諾亞方舟的故事,這個故事,在在提醒人類—應尋找一個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永續之路。
當然,好人諾亞,一直是札達夫˙佩揚見賢思齊的老師。
每天凌晨3時,札達夫˙佩揚準時起床,渡河前往馬久利島飼養一百多頭牛後,他開始在這座荒島上種樹。
札達夫˙佩揚學會中國人竹子澆水系統,每株樹苗上,都有一條竹子軌道,縱橫交錯,透過竹管,水流自然滴灌到樹根。
竹子澆水系統,正是札達夫˙佩揚把荒島變成綠洲的關鍵。
最難能可貴的,札達夫˙佩揚種樹不忘求知,求知只為種樹。
他為塑造生態平衡,引進螞蟻、蟋蟀、蚯蚓,它們鑽進堅硬如石的泥土,讓種樹變得容易;同時,也讓泥土肥沃起來。
因此,札達夫˙佩楊把樹苗一株一株種下去,慢慢變成一個一個小綠洲;一個一個小綠洲,慢慢變成一個一個大綠洲,一個一個大綠洲,慢慢變成一座一座大森林。
 
要砍樹˙先砍我
札達夫˙佩揚的辛勤付出,成就了一片茁壯成長的森林,自然而然,成為印度亞洲象、獨角犀牛等野生動物的新天地。
但是,森林裡逐漸多起來的野生動物,難免侵害到周邊的農作物,因此惹惱了島上的居民。
近年來,一群一百多頭的大象,牠們在森林居住下來,也對森林周邊的村莊產生興趣。札達夫˙佩揚說,村民們喜歡自釀米酒,大象有時會循著酒香而來,進村偷喝米酒、尋找食物,村莊周圍的農田,因此毀於象群腳下。
剛開始時,大家相安無事;但象群一而再、再而三的造訪,陸續破壞農作物;人們集體抱怨札達夫˙佩揚的不是,大家都怪罪札達夫˙佩揚種樹成林,引來大象,他們要砍掉森林。
當時,有一千多位村民全副武裝,決定採取行動要砍掉森林;札達夫˙佩揚以一擋千,誓死保護森林與野生動物,並大聲宣告:大家想砍樹,就先砍死我。
最終,大家深受札達夫˙佩揚以自身生命守護森林感動,村民們都沒有動手。
由是,札達夫˙佩揚為兩全其美,開始在森林裡種植香蕉、橘子、棗子、芒果等果樹,野生動物們有果子吃,包括大象等野生動物,再也沒有打擾村民的生活。
這群野生動物、這一座森林,藉由札達夫˙佩揚的名聲,遠播全球;馬久利島已成為全球生態旅遊的必選,更為島上村民帶來了觀光財富。
 
我們需要千萬個札達夫˙佩揚
印度古瓦哈提科技研究院的奧亞納˙庫瑪爾˙夏爾瑪博士(Dr. Arup Kumar Sarma, Indi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Guwahati)表示:「札達夫˙佩揚已經證明了─如果一個人盡一己之力,就能完成這樣的種植,其他人為什麼不行呢?
如果我們能產生經濟價值、如果這樣是有經濟可行性的、如果這能給人們帶來好處…如果我們能像這樣做出計劃,那麼我們就能將其推廣到整個流域。
實際上,我們提出了這類的事情,也發現其確實有經濟可行性的。
如果這類的計劃,能夠慢慢地從一條河到另一條河,推廣到整個布拉馬普特拉河流域,永續推廣到世界的每一條河,每一條河,都是我們的母親河。
我希望,通過重新造林,我們能在很大的程度上,解決洪水和水土流失的問題。」
有時候我想,若是有10個札達夫˙佩揚、100個札達夫˙佩揚、或是1000的札達夫˙佩揚,那將會獲得何等的成就?
有一次我跟他說,我很擔心世界的命運;如同其他人一樣,我看到島上惡劣的事情正在發生,而我多麼亟盼:大家像札達夫˙佩揚見賢思齊,大家將盡可能地做出努力。
我只是一個人,但卻有許多像我一樣的人!當我問起他,他是否認為馬久利島等同病相憐的地方─可以得到拯救?他堅定回答道:「能」!札達夫˙佩揚:「我的夢想是在馬久利島和焦爾哈德,慢慢延伸到印度的每個角落,都種滿森林。至少我將繼續種樹,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