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大觀服務> 全球熱愛生命獎章> 2020第23屆全球熱愛生命獎章> 美國天才小記者—希爾德.萊西亞克(Hilde Kate Lysiak)
美國天才小記者—希爾德.凱特.萊西亞克(Hilde Kate Lysiak
【創造媒體新奇蹟‧另立網紅新定義】
年紀小,不代表就無法寫出很棒的報導、也不代表就不是專業記者。
                                                      —萊西亞克
每分鐘都是截稿時間
    美國賓夕法尼亞州13歲的小女孩希爾德.凱特.萊西亞克(Hilde Kate Lysiak)熱愛新聞,不但常跟著身為記者的父親一同採訪,4年前還創立自己的網站《橙街新聞》「Orange Street News」,報導社區新聞,是美國專業記者協會(Society of Professional Journalists)最年輕成員。
    還記得,她在9歲時,收到線報,前往「錫林斯格羅夫鎮(Selinsgrove)」命案現場進行採訪,並搶先當地其他報社,將獨家內容《獨家:第九街殺人案》發表於自己的網站上,卻引來大量負面批評,攻擊她年紀太小—沒資格自稱記者、父母怎麼可以讓她去採訪這種題材。
    萊西亞克的父親馬修‧萊西亞克(Matthew Lysiak),曾任職《紐約每日新聞》記者,他向《華盛頓郵報》表示,女兒年紀雖然小,但對於新聞,卻有超齡的熱情,為了報導出最真實的內容,她無所畏懼。
    萊西亞克的記者經歷,激發美國學樂教育集團(Scholastic)為她出版兒童偵探童書集「希爾德破案」(Hilde Cracks the Case)系列,有關於萊西亞克的電視節目也即時上映。
    由是,萊西亞克面對網路酸民的負面評價,不但沒有退卻,甚至回應網路酸民:「年紀小,不代表就無法寫出很棒的報導、也不代表就不是專業記者」。
    現今她的網站上,有千位付費訂閱者,數十萬的閱讀者,甚至在《紐約時報》、《哥倫比亞新聞評論》、《紐約每日新聞》、《NBC今日》以及全球數百家其他平面媒體、電視台等多元大量採用擴大報導。
    總之,萊西亞克從小創造媒體新奇蹟,另立網紅新定義,掌握每分鐘都是截稿時間,守護言論自由,追求新聞真理,注入傳媒清流,不愧為「美國天才小記者」,從全球各界推薦2819位熱愛生命獎章候選人中脫穎而出,榮獲台灣周大觀文教基金會「2020年第23屆全球熱愛生命獎章」。
    本會隨時歡迎全球各界推薦努力、愛心、勇敢、成就等生命勇士。(台灣周大觀文教基金會全球熱愛生命獎章推薦專線:886-2-29178770、傳真:886-2-29178768、地址:231新北市新店區明德路52號3樓、網址: http://www.ta.org.tw、e-mail:ta88ms17@gmail.com)。
第一個獨家
    在年齡9歲的她,收到線報,前往「錫林斯格羅夫鎮(Selinsgrove)」命案現場進行採訪,並搶先當地其他報社,將獨家內容《獨家:第九街殺人案》,發表於自己的網站上,引起全球關注。
    她的報導,被錫林斯格羅夫鎮的民眾責難質疑,甚至在網路留言抨擊她:「9歲女孩應該玩洋娃娃,而不是報導犯罪。」、「父母怎麼可以讓她去採訪這種題材。」
    萊西亞克不受攻擊的影響,用一段視頻,回擊一群叫她不要在犯罪現場亂晃的酸民:「年紀小,不代表就無法寫出很棒的報導、也不代表就不是專業記者。」
    接著,她繼續回到新聞中,繼續報導盜竊、毒品、暴風雪,甚至是失蹤貓的故事。
比警察還懂法律
    2019年2月14日,萊西亞克在網路上搶先報導「一名住戶,在亞利桑那州巴塔哥尼亞市(Patagonia)發現一隻美洲狮在亂晃」。
    萊西亞克於2019年2月18日下午1時30分,騎腳踏車調查另一項線索時,這時一名法警帕德森(Joseph Patterson)攔下她,並詢問她的身分。
    萊西亞克告知自己的姓名、電話,並表明自己是媒體人員,法警帕德森回應:「我不想聽到媒體自由的話」,又揚言威脅要把她關進少年監獄,這自然成了她手到擒來的新聞題材。
    沒多久,萊西亞克又遇到法警帕德森,不過這次她錄下兩人對話。萊西亞克問:「你稍早攔下我,你說要把我關進少年監獄。我到底做了什麼違法的事?」
    法警帕德森坐在車上開始要回答,又停下來問:「你在拍我?好!妳可以拍我,但我告訴妳,如果妳把我的臉放到網路上,這就違反亞利桑那州的法律。」
    實際上,該州並無此法。
    萊西亞克當天將該段影片,放在網路上,並指出在公開場合拍攝執法人員,受到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的保護。
    該影片經過數小時,已有超過45萬次點閱,數百名網友留言,稱她是英雄,並對法警帕德森不當宣稱違法一事,表達不滿與憤怒。
    根據「諾加里報」(Nogales International)於2019年2月19日詢問法警帕德森此事時,他表示:「我們不讓人靠近那區。」
    法警帕德森後來被網友肉搜,並公布私人電話,還有人建議同感憤怒的網友,應該致電給法警帕德森—法律之前‧人人平等,包括法警也不例外。
    隨後,引起媒體的關注,亞利桑那州巴塔哥尼亞市長費爾南多·伍德(Fernando Wood)向萊西亞克道歉,並回應:「我們不會容忍任何形式的偏見,包括侵犯言論自由……我承認我們的管理機構疏忽,並向所有認為萊西亞克的憲法權利—受到侵犯的人表示誠摯的歉意。」
    對此萊西亞克也表現出成熟的態度,她在推特(Twitter)上回應:「我很開心這個城市『採取行動』,但請注意,我認為不應該在網路上,公布這位法警的個人資訊。我的重點在於捍衛憲法第一修正案,謝謝各位。」
    萊西亞克補充說:「現在,我相信自己的權利受到保護,我可以繼續報導新聞。這就是我要做的一切。」
父親之外的偶像
    她的父親馬修‧萊西亞克(Matthew Lysiak),是《紐約每日新聞》的記者,經常報導紐約和全國重大新聞,曾在《赫芬頓郵報》、《今日秀》、MSNBC、Fox News、CNN和許多其他國家、地方媒體上當過撰稿人,討論他的工作,著有《新鎮:美國的悲劇》。
    對萊西亞克來說,父親之外的偶像,就是娜麗·布萊(Nellie Bly)。
    娜麗·布萊從事採訪寫作前,曾發表過幾篇研究報告,之後離開《匹茲堡電訊報》,前往紐約《紐約世界報》工作。
    上任後的第一份工作—前往布萊克威爾島,以精神病人身份潛入一家女性精神病收容機構(Women's Lunatic Asylum),其中對於病人粗暴和漠視的經營狀況,進行臥底調查。
    她裝瘋賣傻,讓自己接受精神病患者的待遇,並堅定的暴露在病院的可怕環境下採訪,這種以秘密採訪的方式,讓她寫出一篇感動全球的人道關懷—《瘋人院十日》,不久便成為她的標誌,正是此次調查的報告性著作。
    1888年,有人建議《紐約世界報》模仿法國著名文豪,科學幻想冒險小說先驅—儒勒.凡爾納(Jules Verne)的著作《環遊世界八十天》,派一位記者繞全球一周旅行,娜麗·布萊很自然的成為該報社不二人選。
    1889年11月14日,她離開紐約,展開長達24,899英里的旅程。在離開霍伯肯(Hoboken)後72天6小時11分14秒,於1890年1月25日抵達紐約,當時這是最快環繞全球的世界紀錄。
    在環遊世界的旅行中,她不僅造訪了英國、日本、中國、香港和其他地方,也造訪了儒勒·凡爾納的家鄉法國南特(Nantes),以及書中描寫的義大利布林迪西(Brindisi)、斯里蘭卡可倫坡(Colombo)等世界美景,同時她還是第一位獨自完成環繞全球的女子,因而成為全球各地女性的楷模。
    萊西亞克說:「娜麗·布萊記者,就是我的偶像,她的所作所為是如此酷!如此瘋狂!報導就是要追求真實的故事。」
時時刻刻要新聞
    萊西亞克表示:想當記者?只有熱情是不夠的。
    每位記者都要真實面對:工作量大、生活作息不固定、隨時在工作狀態、搶快又要搶準。
    由於截稿時間、作業方式不同,不論平面、電子的記者,有時規律的像鐘擺—固定時間,總會出現在固定地點;有時因為突發新聞,正常的計畫趕不上變化,隨時都得調整。
    萊西亞克從小跟隨著擔任記者的父親,耳濡目染記者的每一天。
    萊西亞克第一時間目睹擔任「紐約每日新聞」記者的父親,也體驗CNN分秒必爭的實況。
    萊西亞克分享:早上七點多,擔任平面記者的爸爸不得不起床,第一件事是到報箱拿報紙,不是要看自己昨天的報導刊登了沒,而是了解對手報寫了些什麼內容,是不是有漏掉的新聞,最後再回來檢視自己的獨家新聞。

    一大早的新聞比較,自己有獨家,那麼可以偷懶的再回到床鋪上小睡片刻;如果漏失新聞,心情沈悶,還得擔心長官打電話來「關切」,睡意自然消散了。

    九點多,再懶的記者都不該再賴在家裡。先到採訪對象處報到,或者依前一夜新聞對象提供的長官行程,了解有無隨行之必要,如果沒有這些「制式行程」,多找一些新聞對象聊天,打探各種日後可能發展的新聞。

    晚報的記者,最晚在上午十一點,一定要發稿,否則下午一點半的截稿,時間上會來不及。

    中午十二點,或許是用餐的時間,可是各媒體界長官,為了掌握新聞的發展,這時候會有新聞初報的要求。初報的好處,在於長官如果認為有發展性,提早指點主稿方向、配稿內容、圖片、表格等規劃,那麼一整個下午,就夠記者忙得不可開交。

    平面媒體真正聚焦的時間,會在下午四點,這時兩點半出爐的晚報,已陳列在日報編輯台上,有何熱火新聞、國際要事,再加上中午十二點的各地匯報內容,約在下午六點前構成次日新聞版面的雛型。
    下午四點,媒體記者會在各地辦公室,或者新聞機構提供的記者發稿區撰稿。網路時代的MSN、Skype即時通,是記者互通有無的工具,這可以避免電話中談論新聞,被其他媒體所盜走;總社的任何指示,也可以透過這種方式下達命令。

    負責行政部門的記者,在下午六點過後,或可收拾行囊回家發稿。不過,社會新聞線的同仁,可要記得「愈夜愈美麗」的教訓,很多社會新聞,是在下午過後才會爆發出來,例如金融機構搶案,最常發生在下午三點半的關門時刻,甚至於晚上十點過後的酒酣耳熱的開槍殺人示威。

    所以社會線上的記者,下午過後的採訪工作,才是一天的重點時刻,一直到深夜兩點半,平面媒體截稿時間為止。下午到上半夜,這樣的時間裡,競爭都是存在的。只有截稿過後,平面媒體記者採訪工作,才會暫時鬆一口氣,真正的踏上歸途。
    萊西亞克也分享:電視、廣播、網路等電子記者的工作時間,大概是從早上六點,到次日凌晨一點收播,為最重要的工作時段。也因為這些媒體,有整點調整播出的必要,電子媒體記者的隨採隨播,比平面媒體要求的更嚴格,尤其畫面、聲音的掌握,絲毫不能閃失。

    電子媒體的長官們,在上午六點前,會先進入公司檢視當天的平面媒體,有哪些新聞可以追蹤;再來是觀看昨天的新聞收視率,了解那一個時段的新聞受好評,可以挑動觀眾的心,這類的新聞就是賣點所在,電子媒體記者就要追這類新聞。

    所以電子媒體記者,在上午八點前,幾乎是在待命中,接受長官的重點任務指派,新聞清淡時,才有機會到固定機關走動,或者就長官交代的沒有時間性新聞、專題,進行個別的採訪。

    電子媒體記者,有時還會扮演類似狗仔的行徑,依長官指示,守候在特定地點,一定要拍到當事人,說了什麼話才可罷休。

    電子媒體記者重視畫面與聲音,使得他們必需守在119救災中心,隨時陪消防人員出勤救災,取得第一手的畫面,目前最常見的第一手畫面,火警畫面往往最逼真。
美國歷史上最年輕的畢業典禮貴賓
    2019年5月14日,萊西亞克唯一受西維吉尼亞大學傳媒學院邀請,在該院畢業典禮上致詞,她以自己12歲從事媒體自身經驗,分享給大學新聞傳播學系應屆畢業生:
  • 保持緊張狀態。(Keep your ledes tight.)
  • 與真實的人交談。(Talk to real people.)
  • 離開辦公桌。(Get away from your desk.)
  • 忽略評論。(Ignore the comments.)
  • 不要相信任何人。(Trust no one.)
  • 不要忘記是為大眾工作。(Don’t forget who you work for. (The public)
  • 不要將政治和報導混為一談。(Don’t mix politics and reporting.)
  • 不要小看    記者的影響力。(Don’t forget a reporter’s superpower. (Fact and truth)
  • 隨時帶一支筆,紀錄當下發生的事情。(Always bring a pencil…pens stop working when it gets cold outside.)
    最後萊西亞克說:「人們將面臨不再相信—自己正在閱讀的內容,沒有新信息、真事實,人們將如何成長?」
    她期許未來的記者有更高的職業道德,必須堅持「追求真相,而不是盲從,盲從往往會遭遇騙局或失敗」,也必須堅持「第一時間,到現場」,更必須堅持「每一個時間,都是截稿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