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大觀服務> 全球熱愛生命獎章> 2015第18屆全球熱愛生命獎章> 救難英雄─馬汀‧沙提諾
救難英雄─馬汀‧沙提諾(Metin Çetiner)
【救苦救難‧
無遠弗屆】

我們身體力行NGO的夢想、努力實踐,總是讓更多人夢想成真,自然而然,永續道德動人,一棒接一棒,薪火相傳。
——馬汀沙提諾
 
  土耳其「有人在嗎基金會」執行長馬汀沙提諾(Metin Çetiner),統合土耳其40多個分會的救援組織,同時與聯合國人權機構等140多個NGO夥伴合作;他積極投入國內外各種不同的人道救援工作,並主導多項國際救援計畫,13年來,號召全球17萬多志工投入救苦救難行列,其績效有目共睹,深獲包括土耳其等全球3百多萬民眾長期認同捐助;因此,他先後榮獲2008年土耳其大國民議會傑出服務獎章、2010年聯合國經濟社會理事會(ECOSOC)特別獎章、比利時Baudouin國王非洲發展獎章、海地人道獎章、索馬利亞十字勳章、巴基斯坦貢獻獎章、秘魯愛心獎章、菲律賓光明獎章等多項殊榮。
  由是,馬汀‧沙提諾總是現身災難現場,帶領大家一同救苦救難、無遠弗屆、不分彼此、捨我其誰,始終人飢己飢、義無反顧,不愧為「救難英雄」,從全球2341位熱愛生命獎章候選人中脫穎而出,榮獲周大觀文教基金會「2015年第18屆全球熱愛生命獎章」。
 
跨國校長.愛心遠播
  馬汀‧沙提諾於1962年出生於土耳其首都安卡拉,並在博司普魯斯大學完成土耳其語言文學系的學士學位,在擔任土耳其文教師多年之後,因用愛翻轉教育,深受老師、學生愛戴,成為土耳其最年輕校長,同時兼任土耳其伊斯坦堡Kasimoglu私立高中聯盟執行董事,十年樹木、百年樹人。
馬汀‧沙提諾從小繼承祖先烏古斯突厥人——男兒志在四方的家風,也深受土耳其天然環境橫跨歐亞兩大洲的洗禮,自然而然,把自己磨練成為世界公民。
  於是,馬汀‧沙提諾於1996年榮任羅馬尼亞布加勒斯特國際學校總校長,1998年擔任美國Buffalo Academy of Science Charter School校長、2001年又榮任美國紐約Brooklyn Amity學校執行董事。
  馬汀‧沙提諾治校秘方,第一是愛,第二也是愛,第三更是愛。
  因為愛,馬汀‧沙提諾不論在土耳其,或是羅馬尼亞,還是美國擔任校長,一愛天下無難事,深獲不同種族師生的愛戴,深受不同種族師生的歡迎。
  新聞報導的宗旨,可以定義為「破壞穩定的資訊」(destabilizing infoemation),如果真是如此,像馬汀‧沙提諾這樣跨國的愛心校長,就非常值得記者去報導。
  如果有一種東西,能形成恐怖主義的完美對比,那就是跨國愛心校長的努力。
  馬汀‧沙提諾成長於戰爭頻仍的中東鄰居,他深知全球不穩定的根源在於貧窮、教育不普及、女性權利缺乏,以及生態的滅絕。
  馬汀‧沙提諾總是用愛心翻轉教育,用教育解決全球不穩定根源,愛心遠播,其來有自。
 
從跨國愛心校長.到成為全球救難英雄
  「有人在嗎基金會」於2002年成立於土耳其,是土耳其最大規模的人道救援組織,馬汀‧沙提諾躬逢其盛,被徵召回國擔任執行長。
  馬汀‧沙提諾把「有人在嗎基金會」,聚焦在志工參與和發展援助上,作為一個具有領導地位的NGO。
  「有人在嗎基金會」,擁有五種多元的計畫,以符合人類的基本社會合作、團結士氣和發展可行的解決方案,涵蓋、照顧到不同地區的所有人類。
  這些災難救助、人道救援、教育計畫、醫療援助和適度的公共建發展,都在馬汀‧沙提諾的執行團隊中,總是無中生有、當仁不讓。
  馬汀‧沙提諾始終掌握「有人在嗎基金會」可靠、透明的核心原則,成為最受聯合國歡迎的合作夥伴。
  他秉持成功不在我的精神,陸續和全球140多個NGO成為合作夥伴,包括聯合國的人權組織、政府組織、非政府組織、非營利組織等。如與聯合國難民署(UNHCR)合作,為敘利亞的難民,提供資金援助計畫;捐建伊拉克北部城市艾比爾的學校教學大樓,提供敘利亞難民教育;並與吉爾吉斯總統合作,翻新孤兒院的校園和宿舍;同時與日本政府,在土耳其的哈塔伊省合辦學校。
  馬汀‧沙提諾主張創新公益、多元服務,讓「有人在嗎基金會」,在國內外各個領域,提供廣泛的協助、多元計畫、彈性的方案,包括及時的短期援助和長期的解決方案。
  人人都可依專長、志趣,直接或間接,在「有人在嗎基金會」,參與如教育、社會服務、醫療服務、提供住宅、災難善後、緊急救助、適度開發和提供食物救濟、基本生活需求、家庭生活必需品等。
 
孟加拉救援
  馬汀‧沙提諾在錫德颱風侵襲孟加拉後,代表「有人在嗎基金會」(KYM)來到當地。提供了緊急救助和許多食物及毛毯,KYM也決定在Galacpha,孟加拉的南部,建造一所學校。馬汀‧沙提諾是整個計畫的執行者,還主持這個學校的開幕落成儀式,孟加拉的許多議員也出席了這場活動。
  馬汀‧沙提諾總是救急又救窮,更救根。救根,就是教育,就是給釣桿。
  馬汀‧沙提諾推動的「有人在嗎基金會」,永續成為孟加拉災後學校的支助,陸續提供教具、教材、圖書,還有師資培訓計畫。
  難怪孟加拉災民,永遠感恩馬汀‧沙提諾的貼心救難。
 
印尼災難救援
  2009年,海嘯災難之後,馬汀‧沙提諾來到在印尼的班達亞齊,他掌管了KYM在當地的救援計畫,幫助海嘯的受難者。
馬汀‧沙提諾同樣在救難後,創建學校,一所穆斯林的特色學校,就學率竟達把分之百,打破印尼就學率只有百分之七十八的最高紀錄。
 
巴基斯坦人道救助和城鎮建設
  2010年的巴勒斯坦水患之後,「有人在嗎基金會」人員,在馬汀‧沙提諾帶領下,來到了木爾坦,為這個災難的受難者提供人道救援。「有人在嗎基金會」貢獻了18000個食物和肉品包給需要的家庭。在這些緊急救助之後,「有人在嗎基金會」決定建造一個城鎮,在這個名為「巴基斯坦Ilbaliye城鎮」的計畫之下,他們開闢了一個32000平方公尺的地方,在這裡規劃容納296個房子、一所學校、一個醫院和許多商店。這個計畫目標,在解決他們最嚴重的問題:收容和避難所。
  這個計畫的正式名稱,已經被命名為「巴基斯坦Ilbaliye城鎮」,它將是巴基斯坦最重要且永續的投資。
  馬汀‧沙提諾是這個計畫的主導者,他和巴基斯坦彭加省的首長Sahbaz Sherif先生,共同商討並執行整個計畫的細節。
  「有人在嗎基金會」完成了Ilbaliye城鎮的建造,並且將房屋的獲利和權力交給居民。
 
籌建烏干達、索馬利亞、衣索比亞、肯亞社區聚落
  東非的乾旱之後,「有人在嗎基金會」特別關注烏干達、索馬利亞、衣索比亞和肯亞的情況。馬汀‧沙提諾在這些國家中進行人道工作,在他與這些國家的執政者會面之後,「有人在嗎基金會」決定開始在這些國家執行社區聚落計畫。
  每個社區聚落計畫,都包含籌建學校、醫院、廚房、宿舍等。
  馬汀‧沙提諾掌握了:全球資源捐助非洲的所有資訊,經過「有人在嗎基金會」執行團隊的評估,第一優先創建社區聚落。
  他創建的非洲社區聚落,除充分尊重各種族原始的生活習性,也引進現代化的學校、醫院、廚房、宿舍等,教育帶給災童希望,醫療解除病痛、防治愛滋、消滅瘧疾,進而提供衛生乾爽的廚房、宿舍等,大大提高他們的生活品質。
 
海地災難援助
  2010年的海地地震後,馬汀‧沙提諾被「有人在嗎基金會」等140多個NGO合作夥伴,指派為這個長期救助工作的主委。
  他在海地當地常駐了幾個月,並且投入、管理當地人道救援的工作。他也帶領人們整建醫院,完成後交還海地的健康部門管理。
  君不見,全球第一個太陽能醫院,在海地誕生,馬汀‧沙提諾是重要的推手,他擅於結合全球資源,帶動全球140多個夥伴共襄盛舉,也見證做好事,可以不分彼此,大家一起來。
  自從海地地震後,「有人在嗎基金會」就和海地政府在太子港建造醫院,這個太陽能醫院能容納400多個床位,可以服務好幾萬的海地人,六個門診診所、三個手術房、二個加護病房、X光室、婦產科、血液採集室、實驗室、販賣部、廚房。
  由馬汀‧沙提諾經手——送到海地的援助,包含醫療、食物、熱食,總金額2180161美元。
 
救助美國珊迪颶風受難者
  「有人在嗎基金會」,在美國受到珊迪颶風——近三十年來最強烈的颶風侵襲後,馬汀‧沙提諾率先發動了一個救援組織,第一時間進入美國投入救難工作。
  與美國的救難組織「Helping Hands」合作,「有人在嗎基金會」透過Helping Hands,將收集到的援助交給需要的人。
  據國際傳媒報導,當時,第一個及時趕到的,就是土耳其馬汀‧沙提諾所帶領的「有人在嗎基金會」跨國救難隊。
 
長期救助羅興雅難民
  在馬汀‧沙提諾的指示下,「有人在嗎基金會」的救助團隊,不斷的在孟加拉和緬甸邊境,進行救濟工作。
  這些援助,已經超過9萬多個難民。
  羅興雅難民,比庫德族還悲慘,大家赤手空拳、世世代代,在孟加拉、緬甸邊境三不管地帶討生活,爹不疼、娘不愛,沒身份、沒武器,天災人禍接踵而來,非常需要國內外各界伸出援手、雪中送炭。
 
非洲/索馬利亞緊急援助
  馬汀‧沙提諾在2011年8月4日擔任救難隊的指揮,將7個食物包,包含了160噸的食物,從土耳其的梅爾新港送到索馬利亞。
  「有人在嗎基金會」救難隊,每天都會將煮好的食物,最優先送給9000個嬰兒,餵飽他們。
  「有人在嗎基金會」第二艘救援船,載著3000噸的救濟品,送到了摩加迪休。除加滿兩個摩加迪休的儲水槽,也為當地民眾每天供應22噸的民生用水。
  「有人在嗎基金會」還是將乾淨的水,送到所有營區。
  8位醫生、10位護士、5個實驗室的技術專家,以及3個麻醉員送到土耳其的衛生部和私人醫院,進行6個月的訓練計畫,以便他們長期在索馬利亞,擁有60個床位的捐助醫院中工作。
  馬汀‧沙提諾所主導的類似幫助,也在肯亞、烏干達和衣索比亞進行。
 
前美國總統柯林頓的貴賓
  馬汀‧沙提諾常常參與國內外各項救苦救難的國際研討會,並且代表「有人在嗎基金會」在國際性的組織中發言。
  2012年,他受邀參加在阿肯色州的柯林頓總統中心舉辦的晚宴,擔任主要的發言人,發表了關於「身處土耳其的敘利亞難民」的演說。
  前美國總統柯林頓,不但比起大拇指肯定嗎汀沙提諾,還為馬汀‧沙提諾吹奏一曲「愛的真諦」,由是馬汀‧沙提諾到國內外救苦救難的故事,傳遍世界每個角落。
 
分享NGO的6個特質
特質一:隨時反省.主動修正
馬汀‧沙提諾常常鼓勵幹部、志工們,火車一旦離站,就很難退回原地。
大家必須具備堅持、謙卑與勇氣,才能停下腳步說:「這麼做不行」、「我們的假設錯了」。
NGO勇於自動修正的傾向,來自對目標的認同,而不是固守某種特定的作法或計畫。
 
特質二:願意分享功勞
馬汀‧沙提諾認為:只要不在乎功勞歸誰,就能獲得無限的果實,願意分享功勞與遵循「關鍵的道路」(Critical Path)走向成功,兩者密不可分。
因為他們愈肯分享功勞,人們愈想幫助他們。NGO的真正意圖,是推動改革,他們自然會與人們分享功勞。
 
特質三:勇於打破既有模式
馬汀‧沙提諾表示,許多NGO是帶來偉大價值的組織,是無法產生營業利潤,而且需要一段較長的時間,才能收支平衡,這對投資人來說,是無法耐心等候的。
所有的創新,都包含了脫離過去的能力。
每個人走出校園,創立自己的組織,應勇於打破既有模式。
 
特質四:樂於跨界線
馬汀‧沙提諾認為:NGO主要功能之一,就是扮演社會的煉金者,以社會不會自然產生的配置方式,集合大家的觀念、經驗、技能與資源,創造新的社會化合物。
NGO面對整體性的問題時,應毫不猶豫地跨越領域的界線,把不同領域的人拉在一起,這些人擁有不同的經驗與專業技能,只要通力合作,就能促成「創造性的結合」,提出具有可行性與嶄新品質的解決方案。
 
特質五:行事低調
馬汀‧沙提諾認為:NGO要完全量化他們所發揮的影響,是極困難的事。他們在獲得社會認可前,往往有許多,是以默默無聞的方式推展工作。
NGO得到的信譽、信心、人脈與觀念,遠比金錢更有價值。
謙卑,才能忍耐寂寞,也是所有NGO的核心教養。
NGO的動力,必須非常純潔,才能在沒有掌聲的情況下,持久不懈地推動公益慈善。
 
特質六:強烈的道德動力
馬汀‧沙提諾認為:NGO的根基,就是道德。
我們發現,某一項公益計畫,能讓人活得更快樂,讓環境更受到尊重。只有這樣的公益計畫,帶來更好的未來,才能突顯公益意義與價值。
我們身體力行NGO的夢想、努力實踐,總是讓更多人夢想成真,自然而然,永續道德動力,一棒接一棒、薪火相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