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報導> 2025年> 失聯移工留下黑戶寶寶 周大觀基金會籲政府伸援手

失聯移工留下黑戶寶寶 周大觀基金會籲政府伸援手

2025/09/20 16:46

失聯移工留下黑戶寶寶 周大觀基金會籲政府伸援手
周大觀文教基金會、印尼卡蒂尼緊急救援學校創辦人羅莎蒂和伊利雅寧希及立委林月琴等人今(20)日赴台灣關愛之家探視。(周大觀文教基金會提供)

〔記者林曉雲/台北報導〕周大觀文教基金會、印尼卡蒂尼緊急救援學校創辦人羅莎蒂和伊利雅寧希及立委林月琴等人今(20)日赴台灣關愛之家探視「黑戶孩子」。林月琴表示,女性移工在台懷孕、生子未通報、失聯移工造成的黑戶寶寶,至去(2024)年初統計,約有705名兒少還在我國等待身分解決,24人取得「無國籍人」認定、19人完成歸化,今(2025)年也還有850名兒童缺乏戶籍的保障。

基金會則表示,根據移民署統計,非本國籍新生兒自2004年迄今約有7929人,平均每年有700人,約4分之1無法取得合法居留權成為「黑戶寶寶」,如加上逃逸外勞透過地下診所接生或在家中生產的黑數,民間更估計有約5萬名「沒有名字」的孩子。

周大觀基金會創辦人周進華、立委林月琴、立委麥玉珍、台灣關愛之家創辦人楊婕妤、羅莎蒂和伊利雅寧希等人呼籲政府修法,拯救黑戶寶寶脫離困境。

周大觀基金會副秘書長張芝瑄表示,楊婕妤自1986年起無償收容無家可歸的愛滋病感染者,1997年起擴大援助對象至人口販運受害者與在台懷孕的外籍移工,40多年來楊婕妤與團隊已照顧超過2千位愛滋感染者、愛滋寶寶、外籍人士與無國籍兒童,即使因歧視與抗拒曾搬遷逾百次,始終堅守「助人無條件」信念,溫柔堅定地站在最弱勢的一方,使「關愛之家」成為台灣人道照護指標機構的基石。

周大觀基金會兩岸及國際交流中心執行長周上觀表示,羅莎蒂&伊利雅40多年如一日,奉獻貧童教育,迄今已有3千多所慈善學校響應成立,讓印尼島島都有慈善學校,特別到台灣關愛之家,送愛給在台無國籍移工兒童,也盼各界關注這群「沒有名字的孩子」。

此外,土耳其無障礙國會議員塞爾坎.拜拉姆(Serkan Bayram)、德國敘裔有「難民市長」之稱的阿爾謝布爾、德國有「全民市長」之稱的克萊門斯.戈茨(Clemens Goetz)和伊莎貝爾.戈茨(Isabel Goetz)夫妻、厄瓜多義肢登山勇士聖地牙哥.金特羅(Santiago Quintero)等熱愛生命獎得主在周大觀基金會陪同下,啟動「一書一愛送金門‧舊書找到新主人」活動。


土耳其無障礙國會議員塞爾坎.拜拉姆(Serkan Bayram)等熱愛生命獎得主啟動「一書一愛送金門‧舊書找到新主人」活動。(周大觀文教基金會提供)